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电话轰炸App”的工具在网络上悄然流行。这类软件通过技术手段,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手机号发送大量电话或短信,导致对方设备瘫痪或无法正常使用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自动化程序或虚拟号码池,以高频次、多线程的方式发起呼叫或信息发送。部分App甚至结合了网络电话(VoIP)技术,隐藏真实号码,增加追踪难度。这种工具原本可能用于测试通信系统,但如今常被滥用为骚扰或报复手段。
使用电话轰炸App进行骚扰属于违法行为。根据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恶意拨打骚扰电话可处拘留或罚款;若造成严重后果(如影响紧急通信),还可能触犯《刑法》。2021年公安部专项行动中,多款类似App被下架,开发者因提供“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”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是被害者购买此类工具反击,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,维权应通过正规渠道。
遭遇电话轰炸时,可采取以下措施:1)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安全软件标记陌生号码;2)向运营商申请“呼死你”防护服务(中国移动/联通/电信均提供);3)保留通话记录、短信截图等证据,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或报警处理。日常保护隐私也至关重要,避免在公开平台泄露手机号,注册网站时建议使用副号或虚拟号码。
遏制电话轰炸需多方协作。运营商可通过AI识别异常呼叫模式并拦截;应用商店应加强审核,下架违规App;公众也需提高法律意识,拒绝使用此类工具。目前部分地区已试点“反制系统”,能追溯虚拟号码源头。技术升级与法制完善的双重推进,将逐步压缩这类黑色产业的生存空间。
上一篇:电话短信轰炸:技术滥用与法律红线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