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春节临近,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:手机突然被大量陌生号码的拜年短信或推销电话“狂轰滥炸”。这类“新春短信轰炸电话”现象,表面上是节日问候,实则可能隐藏诈骗风险。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自动化软件,在短时间内发送海量信息,导致用户手机卡顿、话费消耗,甚至诱导点击恶意链接。了解其运作原理和防范措施,才能安心过好年。
这类骚扰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实现:一是利用“短信轰炸平台”,批量购买虚拟号码向目标用户发送短信;二是通过恶意程序侵入用户通讯录,以“好友”名义群发带病毒链接的“祝福”。技术门槛低、成本低廉,使得此类行为在节日期间尤为猖獗。数据显示,春节前后此类投诉量较平日增长近3倍,其中伪装成“积分兑换”“红包领取”的诈骗信息占比最高。
首先,可开启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;其次,谨慎对待含链接的短信,勿随意填写个人信息。若遭遇持续轰炸,及时向运营商举报(如移动用户发送“KTFSR”至10086开通防骚扰服务)。此外,建议关闭微信等社交平台的“手机号搜索”权限,避免信息被恶意采集。
若手机已因大量短信瘫痪,可尝试开启飞行模式阻断接收,并通过WiFi联系运营商冻结异常业务。对于疑似诈骗的内容,保留截图证据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春节期间,公安部也会加强打击伪基站行动,公众可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一键举报。
真正的节日问候往往来自熟悉的亲友,而非陌生号码。与其被动防御,不如主动选择电话、视频等更直接的拜年方式。科技让祝福更便捷,但安全意识不可松懈。愿大家在新春佳节既能收获温暖,也能远离骚扰,过个清净祥和的好年。
下一篇:智能拦截轰炸电话,守护通讯安全